目前分類:舊情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公元一萬年,最後一位認得字的人死去了,他應該是相當有學問的人,他知道人類曾經有過高度的文明,現在沒有了。他知道人類曾經有過可怕的互相殘殺,現在沒有了。他知道人類有所謂仇恨和猜忌,現在沒有了。他住在阿根廷高山上,在死以前,他曾努力地教他的孫子們寫字,都沒有成功……

 

李家同教授的小說<公元一萬年>,雖然寫的是未來卻不能被歸類在預言之中。

第一遍看到時只覺得駭人──世界人口銳減,沒有人的智商超過四十,政府與科技一切停擺,文明簡直是完全消亡;但、在此同時卻有了可怕的平衡,這世界好像再也沒有隔閡,人類都回到了無慾無求沒有鬥爭的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知識份子會統馭眾人,再也沒有無度揮霍浪費自然資源的事情出現,地球似乎因為這種「唯一會漫無理由殺害同類的生物」退化而步向重生。

那是一種極度的反差,所謂智商的正常人擁有的只有絕望、他們已不抱有將會更好的希望,而智商低於四十的人毫不在乎。正常的人數量越來越少,實際上他們已經成為人類中真正的異數卻試圖挽留一切,終於還是放棄,紛紛將「文明」的火炬熄滅,希冀「下一代的人」有辦法發掘出曾經存在的歷史。而在公元一萬年,最後一位認得字的人死去時,地球地自然環境大約也退回西元前一萬年,那是有著和平、有著美好大地的世界。

 

「除非你變成了小孩,否則你進不了天堂──」

最後一位認得字的人記得祖宗流傳下來的這句話,也知道現在人類全都是小孩子了。

 

我對李家同教授很有好感,原因自然是他的作品。<公元一萬年>給我的感覺是文明的絕望,但又隱約地存在一些希望?這篇小說跟普通末日預言全然不同的是他沒有寫到戰爭、瘟疫或是隕石,沒有理由的,人類自己走向退化!那麼,退化的理由是什麼呢?為了看不見真實世界的混沌骯髒嗎?所以才會在一切歸於天地初始的純淨以後,再度出現擁有智慧的「正常人類」?

一閱再讀,我看到悲哀與焦慮。如果有一天,我們必須放棄自以為是的高明而去配合過去瞧不起的小人物,就好像齊頭式的並進、不合理的平等,可是,到底,我們能夠做什麼呢。

ox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惡魔將他的手伸向露西公主,仰慕公主的騎士們竭力保護仍阻止不了公主香消玉殞,魔王帶著公主墮入深淵,騎士們能做的只有想辦法解救公主那純潔的靈魂,引領她步向天堂;幸運的騎士們在賢者方赫辛的幫助與聖女米娜以她聖潔之力及智慧的指引之下,他們將擊倒魔王!憤怒的惡魔在挫敗後希冀茍生,即使他運用卑劣手段意圖阻撓騎士們追殺,但聖女的堅貞、賢者與騎士們的勇氣決心如此高潔,他們奮力一博--終於制裁了惡魔,解放了可憐的靈魂、成功地保衛聖女米娜!

這個故事中,西華醫生、哥達明爵士與冒險者莫利斯這三位騎士都深深愛著美麗的露西公主,他們求助於賢者方赫辛,一位擁有醫學、文學、哲學博士頭銜的權威,希冀能將公主從夢魘中拯救出來,而賢者一眼就看穿惡魔的真面目,雖挽不回公主逝去的幽魂,終能將她從地獄中解放、讓公主步向她該回歸的天堂。於此同時,賢者方赫辛求智於公主昔日至交聖女米娜,而意外發現誓言效忠聖女的追隨者、哈克律師自魔王的城堡歷劫歸來,他們與露西公主的諸位騎士有著相同的目標:要將惡魔消滅,以解救眾生性命!惡魔憤怒了,於是利用他的僕人更用盡所有卑鄙詭計,一度將魔爪置於聖女纖弱潔白的脖子之上,可憐的騎士、無助的賢者啊──但他們沒有被擊倒,聖女的堅強與對聖女的信仰支持著他們度過重重難關,最終結局當然如所有童話一般邪不勝正,騎士們擊倒魔王,聖女依舊高潔,與惡魔作戰時犧牲的英靈在數年後獲得重生,這偉大的故事或許在多年之後會灰飛煙滅,但仍長存在予事的眾人心中──

 

呃,這是Bram Stoker的《Dracula》、也就是《吸血鬼德古拉》,其實是個很嚴肅的故事,為什麼會被我寫成這樣呢。整個故事以各個角色的日記、書信及備忘錄組成,比較起來我的日記真只有一個廢字可言……

《Dracula》裡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從德古拉城堡逃出生天,恐懼著、對自己驚悚際遇保持懷疑的哈克先生對方赫辛說:「我活在疑懼中、每件事都那麼不真實,不知道該相信什麼,連自己的理智也無法相信……不,我連自己都不信任。您一定不知道那種懷疑每件事甚至懷疑自己的痛苦。您不會懂,您不會有這種經驗。」而整本書的後記也很有意思,依舊是書中人物的記述,一本正經的口吻卻說出老套的台詞:「我們無從要求任何人相信這個故事,假使我們想的話也無從證明起──但我們不需要任何證明!」

 

雖然書名是Dracula,但其實德古拉伯爵的戲份少的可憐、而且很負面,不知道為什麼會令我聯想到開膛手捷克?方赫辛教授在故事中的確扮演重要的角色,沒有他的話其他人啥事也做不了,不過他有一般老人都有的毛病:饒舌──講話完全沒有重點!尤其在人命關頭看他囉唆一長串真的會想踢他一腳……很好奇他跟電影的凡赫辛有什麼關係~~

ox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